繼外賣業務后,劉強東再度為京東酒旅業務親自站臺。
9月16日,劉強東現身京東APP“京東旅行”直播間,現場烹飪宿遷名菜展示廚藝;當晚,京東首場“品酒會”在北京國際飯店舉辦,劉強東親臨現場,邀請通過京東旅行預訂該酒店的網友品酒、交流。

劉強東在直播間大秀廚藝
據京東黑板報消息,活動官宣僅30分鐘,北京國際飯店便創紀錄售出100間房;24小時內,百萬用戶涌入站內活動會場,北京地區酒店搜索量環比增長 600%。 值得一提的是,這并非京東首次舉辦用戶見面會。早在 2007 年,京東就組織了第一屆 “京東商城網友見面會”,當時劉強東也親自出席。
對于布局酒旅的目的,劉強東在年中分享會曾明確:“京東做外賣、做酒旅,都是為了背后的供應鏈做鋪墊,跟供應鏈無關的事情,京東絕對不碰。”
此外,新消費日報記者從京東獲悉,京東旅行 9 月 16 日正式啟動 “寶藏城市” 計劃,將定期與各地文旅局開展深度合作,今年國慶假期,還將免費送出 10 萬張 5A 級景區門票。
京東酒旅“靜悄悄”
在本地生活服務賽道持續拓展的京東,于酒旅領域的布局呈現出 “靜悄悄” 的獨特態勢。今年 6 月 18 日,京東通過發布《致全體酒店經營者的一封信》,正式官宣進軍酒店行業,并同步推出 “京東酒店 PLUS 會員計劃”,為參與商家提供最高三年 0 傭金的優惠政策,以此吸引酒店資源入駐。
官宣后,京東旅行在京東 APP 首頁獲得一級入口,與京東超市、品質外賣等核心業務并列,成為平臺現階段主站導流的重點板塊之一,足見京東對酒旅業務的重視。
僅兩天后的 6 月 20 日,京東黑板報便發文稱,已收到近 5 萬家酒店商家的入駐申請。然而,截至目前,京東酒旅業務的訂單規模、用戶增長數據等核心運營信息始終未對外公布,業務進展透明度較低。
自 6 月官宣入局至今,京東酒旅業務已近三個月,與外賣業務推出時的高舉高打不同,外界并未看到京東在酒旅領域加快節奏的強勢發聲,也無大規模營銷活動或業務擴張動作,整體態勢趨于平靜,“靜悄悄”的特點十分明顯。
不過,京東在酒旅業務的組織架構有所調整。今年 7 月,京東達達事業部正式更名為本地生活服務事業群,下設秒送(含外賣)、酒旅、家政、研發、整合營銷、中臺等多個業務部門,由 “老 K” 郭慶繼續擔任負責人。
這一調整意味著秒送業務與酒旅、家政等板塊將形成業務閉環生態,通過資源協同為酒旅業務發展提供支撐。 值得關注的是,負責人郭慶具備深厚的酒旅行業經驗。他曾是美團最高決策機構 S-team 成員,先后負責過住宿、騎行、門票度假等業務,熟悉酒旅行業的運營邏輯與市場規律。
日前,郭慶在參加 2025 環球旅訊峰會時明確了京東酒旅業務的核心目標:“京東要做的,是想幫助這個行業多賺錢和多省錢,我們所有的商業模式,所有的產品技術,都服務于這四個字。”
為實現這一目標,京東酒旅推出 “4+2” 策略。其中 “4” 大方向聚焦助力酒店 “開源”:一是打造 “AI/Robot + 吃 + 住” 的新模式,例如通過七鮮小廚這一智能廚房載體,整合 AI 技術與餐飲供應鏈,為酒店拓展餐飲服務提供完整解決方案;二是開展企業級服務賦能,挖掘企業客戶的酒旅需求;三是深度挖掘京東 PLUS 會員的消費潛力,依托平臺現有高價值用戶群體帶動酒旅業務增長;四是推動京東供應鏈與酒店供應鏈的融合創新,借助京東在供應鏈領域的優勢優化酒店運營效率。
對于京東酒旅業務 “靜悄悄”的現狀,酒店觀察網創始人余云平向新消費日報記者分析指出,核心面臨兩大挑戰:一方面,酒旅行業的用戶心智早已被攜程、美團等 OTA 平臺牢牢占據,消費者的搜索、預訂習慣長期養成,京東目前仍處于業務冷啟動階段,短期內難以打破現有市場格局;另一方面,酒旅業務不同于快消品或外賣的高頻剛需屬性,用戶消費頻次較低,培養新的使用習慣需要更長周期,“不可能依靠幾次大的活動就能實現目標”,這也使得京東酒旅業務目前表面聲量不大,只能選擇低調布局、穩步推進。
啃下酒旅,京東有點難
京東此次布局酒旅行業并非 “從零起步”。早在2011年,京東就上線了機票預訂業務。2014年,京東上線了“京東旅行”頻道,與各航空公司、OTA平臺建立戰略合作關系,進一步擴大在旅游領域的覆蓋范圍。此后,京東又相繼與途牛、攜程等主流 OTA 平臺及多家供應商達成深度合作,持續深化酒旅業務布局。
然而,此前的嘗試并未讓京東在酒旅市場掀起太大波瀾。2020 年,京東將此前以約 21 億元購入的途牛股份,以 4.58 億元的價格出售給凱撒集團,階段性退出酒旅賽道。
如今京東重拾酒旅業務,在今年年中的分享會上,劉強東明確表示:“我們并不是一個所謂多元化的公司,京東集團所有業務只圍繞供應鏈展開,如果跟供應鏈無關的事情我從來不碰。現在京東做到所有業務 100% 都圍繞供應鏈。”
在劉強東看來,京東與美團做外賣的邏輯存在本質差異,京東可接受前端業務不盈利,轉而依靠供應鏈盈利。他還透露,目前在京東購買餐飲外賣的消費者中,有 40% 會交叉購買京東電商產品,這種流量轉化效率比從抖音、騰訊購買流量更劃算。
顯然,無論是外賣還是酒旅,都是京東本地生活業務的重要 “拼圖”,唯有補全這些拼圖,京東生態才能注入更多 “活水”,實現業務協同增長。
但當下的在線酒旅市場,競爭早已進入白熱化階段。頭部陣營中有攜程、同程、美團;腰部玩家中,抖音、飛豬也在加速追趕。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6 月,阿里宣布將餓了么和飛豬并入阿里中國電商事業群,旨在通過用戶、數據與業務場景的深度聯動,構建更具競爭力的消費生態;8 月 6 日,淘寶在 App 頂部新增 “飛豬” 入口,與 “閃購”“國補” 等核心業務并列,實現飛豬與淘寶的深度打通,借助淘寶龐大流量為酒旅業務引流。
抖音也在積極加碼酒旅市場。今年 7 月,趁暑假旅游熱潮,抖音生活服務宣布對本地生活業務投入億級平臺補貼,聯合連鎖酒店和文旅熱門目的地住宿商家,推出酒店日歷房團購、直播特惠通兌券等產品,以特色營銷玩法爭奪用戶與商家資源。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上海湫竹酒店總經理季亮亮接受新消費日報記者透露,目前其酒店的 OTA 渠道客單占比約 70%,京東要在這一市場中突圍 “任重而道遠,困難重重”。
不過,他也向記者表示:“對于做酒店的我們很希望有新的選擇,新的渠道合作”,并期待京東能打破現有格局,“希望酒店線上渠道不在一家獨大,有一家相對公平公正的線上公司,對酒店方、對客人方盡可能平衡,不要再搞二選一的行為,不再搞價格戰。”
在酒店觀察網創始人余云平看來,京東的優勢在于龐大的活躍用戶群和成熟的電商生態,可快速為酒旅業務導流;同時,京東可將酒旅業務與零售、3C、家電、白條金融等業務打通,打造 “消費 + 出行” 的場景鏈路;在供應端,京東還能憑借平臺資源吸引中小酒店和景區合作,拓展差異化市場。
不過,余云平同時指出,京東面臨挑戰同樣不容忽視:其一,用戶心智壁壘高,攜程、美團、飛豬已形成強網絡效應,消費者使用習慣難以輕易改變;其二,酒旅產品服務鏈條長,對履約體驗要求高,這對缺乏成熟酒旅運營經驗的京東而言是全新領域;其三,補貼成本高,但轉化率和復購率未必能快速跟上。
“但最終京東酒旅能不能突圍,不在于燒錢補貼多少,而在于京東能否把電商優勢真正轉化為住客體驗和酒店增收,這點很難。”余云平向新消費日報記者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