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勢力對標傳統超豪華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有對標保時捷的,有對標法拉利的,但是一上來就對標布加迪的,2025年之前還真沒見過。
現在有了,那就是追覓汽車。

8月28日,追覓科技宣布跨界造車,作為從智能掃地機器人跨界轉行過來的造車新勢力。
追覓汽車出人意料地直接把首款超豪華純電產品對標了布加迪威龍,并預計于2027年推出。
在追覓科技官宣跨界造車兩周左右,追覓汽車就已完成首輪融資。
與此同時,追覓科技創始人兼CEO俞浩則攜團隊赴德國,為追覓汽車進行工廠選址。
其德國工廠的選址位置,正毗鄰特斯拉柏林超級工廠所在地,新工廠面積據稱是特斯拉柏林工廠的1.2倍。
高調程度可見一斑。
這兩天追覓汽車的官方微博也開通了,陸續釋放的一些產品信息還挺有意思。
比如追覓首條官微的內容就很有話題性,拋開這個概念圖中形似布加迪的產品造型不說,對開式雙蝴蝶門的造型,在目前量產車中也還從來沒有見到過。
領克此前倒是發布過一款采用此類設計的The next day概念車,但也只是概念車而已。
領克The Next Day概念車
與概念圖相比起來,追覓在首條官微內容中釋放的產品信息也挺有料。
2000MPa航天級熱氣脹鋼、隱藏式雙B柱、扭轉剛度>45000Nm/deg等等,在目前的上這些參數都算得上是一流水準。
比如隱藏式雙B柱,目前量產的產品中似乎只有極氪MIX采用了這類設計。
極氪MIX采用這個設計是為了上下車空間的最大化,B柱實際是分別位于前后車門對開的位置,隱藏在了車門內部。
對開門設計對車輛側碰的挑戰更高,追覓汽車在這里和極氪一樣也是采用了2000MPa熱氣脹鋼。
“熱氣脹鋼”聽起來陌生,實際也是熱成型鋼工藝的一種,優點是方便做更復雜材料造型,能在保證強度的基礎上體積更小,更方便嵌入AB柱內部,小米YU7上也有這個技術,而且是2200Mpa采用熱氣脹工藝的超強鋼。
而與對開式雙蝴蝶門、隱藏式雙B柱、2000MPa航天級熱氣脹鋼這些亮眼參數相比,唯一不太符合超豪華定位的指標,是“扭轉剛度>45000Nm/deg”。
車身扭轉剛度關乎車輛安全、性能以及NVH表現等等,在目前新能源汽車產品中,稍偏性能取向的產品車身扭轉剛度基本都大于這個參數。
比如小米YU7車身扭轉剛度是47610Nm/deg,ID.7 VIZZION也可做到46100Nm/deg。
不過追覓汽車給的是一個模糊的“>”符號,不知道后續會不會給出一個讓人驚嘆的具體數字。
與這些具體數據相比,追覓汽車首條微博內容提到的“無序對開系統”則更引人遐想。
我能想象到的,或許是類似高合HiPhi X上那套無比復雜的對開門+展翼門的玩法。
不過追覓汽車這個概念圖很明顯是個轎跑,所以我很期待怎么在這個車型上實現這個設計。
而與第一條內容相比,第二條官微貼出的數據則更為“極限”。
我們摘取幾個常規的指標出來,比如零百加速小于1.8s、極限風阻系數0.185、輪端扭矩近23000牛米。
這三個指標中每一項在目前新能源量產車中都是頂尖,確實能達到對標布加迪的水平。
比如零百加速小于1.8s,此前我們做過一個《零百最快新能源車排行榜》,我們在這里也附上最新版。
如果追覓汽車這個零百加速性能量產之后不縮水,那么追覓汽車首款產品將成為目前零百最快的新能源車。
其實拋開新能源的定語,“零百加速小于1.8s”這個指標在所有量產車中也是最快的。
畢竟去年布加迪發布的新旗艦車型布加迪Tourbillon,由自然吸氣V16發動機與三電機組成的混合動力系統,0-100km/h加速時間也得2.1s。
零百加速這么快,追覓首臺車性能得有多強?
那就得來看追覓汽車這個輪端扭矩近23000牛米的恐怖數據,我列兩組數據供大家參考:
特斯拉Model S P100D輪端扭矩10430牛米;
BMW新世代駕趣概念車輪端扭矩18000牛米;
布加迪Tourbillon
輪端扭矩是指電機或發動機經過各級減速器傳遞到輪胎上的數據,通過輪上扭矩可以大致推算電機或發動機的峰值扭矩。
燃油車因為存在多級減速器,包括硬派越野車因為分動箱存在計算比較繁瑣,但電動車的大致計算方式很簡單:輪上扭矩/減速器速比=電機總扭矩。
如果以差不多9.5:1的減速比計算,追覓汽車首款產品電機總扭矩大約是2421牛米。
這個數據比零百加速小于1.8s還要牛。
小米SU7 Ultra
因為搭載V16發動機與三電機的布加迪Tourbillon系統最大扭矩才約2300 牛米,而三電機的小米SU7 Ultra電機總扭矩1770牛米,四電機的仰望U9電機總扭矩才1680牛米。
除了性能數據強到可怕,“冷媒直冷電驅至15℃,動力時刻滿血”的信息也挺有意思,有點無懼電機過熱,可以無限彈射的感覺了。
性能很強,關鍵是這臺車風阻還很低。
極限風阻系數0.185,如果能量產,又是一個不加任何定語的行業第一。
我們不妨期待實車落地,來看看這款“性能怪獸”究竟有多快。
寫在最后
今年8月追覓開始官宣造車,到2027年追覓汽車首款產品預計量產。
對比之下小米是2021年3月宣布造車,2024年4月小米第一款車型SU7交付。
都是跨界造車小米還用了三年,留給追覓的時間確實不多了,但追覓的創始人俞浩顯然很有信心,他不僅表示造車是做過資金測算,在可以承受的范圍內。
根據各家媒體爆料,追覓目前將汽車業務劃分為兩個品牌運營,一個主做對標布加迪的車型,有電動和增程式兩個版本;
另一個則對標庫里南和賓利,俞浩看重對標賓利的車型,目前已規劃了4個配置,并且放出豪言:完全與理想汽車一較高下。
或許等明年CES,我們就能看到追覓的首款車型的樣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