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消息稱,上汽乘用車擬籌備“大乘用車營銷公司”,旨在整合旗下榮威、飛凡、名爵等品牌的國內營銷資源,改變過去各品牌相對獨立運營的模式。這一舉措將是上汽乘用車歷史上首次設立獨立的銷售公司。

據了解,新公司設置了籌備組組長和副組長職務,暫定為張亮和俞經民。值得注意的是,張亮此前的頭銜為上汽集團數據業務部副總經理、乘用車公司首席數字官(CDO),俞經民目前仍在擔任上汽乘用車常務副總經理。目前,上汽乘用車并未對外官宣這一消息。
如果籌備“大乘用車營銷公司”的消息屬實,這將是上汽乘用車史上從來沒有過的“獨立銷售公司”,此舉也被業內解讀為上汽整合國內營銷資源、加碼自主品牌競爭力的重要信號。
近期,有多家車企進行人事和組織調整,表明汽車行業正處于一個激烈變革與深度整合的時期。大家的目標都很明確:通過內部架構的優化和人才的重新配置,來提升運營效率、響應速度,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搶占先機,并支撐其電動化、智能化、全球化的戰略轉型。
2025年,調整一直沒停
“大乘用車營銷公司”如果能最終成立,并非一個孤立突然的決策,而是早有鋪墊的結構性調整。
2025年初,上汽集團啟動了“大乘用車”項目,將上汽乘用車公司(榮威飛凡、名爵MG)、上汽國際、創新研究開發總院、零束科技、海外出行5家企業整合在一起,通過集體決策來避免內耗和重復投入,實現對市場需求的快速響應,并提升自主品牌的整體競爭力。

在“大乘用車板塊”內,營銷領域已進行了國內與海外市場的分離管理。海外設立了專門的營銷部,而國內營銷部則整合了榮威、飛凡和MG的營銷資源,并分設了榮威飛凡品牌事業部和MG品牌事業部。這種“前端營銷分拆、后端研發整合”的模式,旨在保證技術統一性的同時,讓營銷更貼近不同市場的用戶需求。
這也意味著,上汽不再滿足于內部的營銷資源協調,而是要成立一個獨立的、專業化的銷售公司,從而在市場競爭中更加靈活和高效。
籌備組由張亮和俞經民牽頭,也清晰傳達了上汽的運營思路。張亮擁有深厚的數字化營銷背景并全面負責過MG品牌,同時在大乘用車執委會中分管產品戰略。這意味著他能深刻理解產品,并確保產品開發與市場需求緊密聯動,避免“閉門造車”;俞經民作為一位在傳統營銷領域經驗豐富的資深高管,他的角色有助于穩定過渡,并保障現有業務的順利運營。
這種組合體現了上汽希望將“數字化創新”與“傳統營銷經驗”相結合,以應對當前復雜的市場環境。

2025年以來,上汽集團進行了一系列組織架構和管理團隊的調整。除了大乘用板塊之外,上汽集團進行了涉及60余人的中高層管理變動,崗位多圍繞市場、營銷和公關傳播板塊。從市場銷量層面來看,這些改革措施已經初步顯現效果。2025年1-8月,上汽集團累計實現整車批售275.3萬輛,同比增長17.9%。其中,自主品牌表現亮眼,上汽乘用車公司累計銷量達50.23萬輛,同比增長17.65%;渠道方面,榮威和MG品牌今年以來已新增超過250家門店。
多家車企人事調整
今年下半年以來,多家傳統大廠都進行了相關的人事調整。
升級一級央企之后僅一個月,長安汽車便火速開啟了一場涉及旗下多個品牌的人事調整。其中,阿維塔科技由長安汽車副總裁王輝分管;長安引力和啟源由長安汽車執行副總裁楊大勇分管;長安福特由長安汽車執行副總裁王孝飛分管。從調整范圍來看,阿維塔、引力、啟源以及長安福特等品牌均進行了調整,涉及自主、合資板塊。值得一提的是,從分管領導的履歷來看,業務板塊之間的交流成為亮點,包括新能源和燃油車、自主與合資間的相互流動等。

東風汽車奕派汽車科技公司成立。汪俊君擔任新公司總經理。汪俊君在嵐圖汽車期間以創新視角拉通研發與市場,為嵐圖產品研發和經營業績提升作出了積極貢獻。張俊任奕派科技黨委委員、黨委書記、副總經理;秦軒轅任奕派科技副總經理;程軍任奕派科技副總經理;陳小莉任奕派科技黨委委員、紀委書記。具體來看,張俊此前為東風汽車集團經營管理部總經理、營銷管理部總經理,東風乘用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秦軒轅此前是東風乘用車制造總部黨委書記、副總部長。

奇瑞也進行了多輪組織架構調整,成立奇瑞品牌國內業務事業群,下設星途事業部、艾虎事業部、風云事業部、QQ事業部四大事業部。人事方面,奇瑞汽車執行副總裁李學用,兼任奇瑞品牌國內業務事業群總經理;原理想汽車大市場負責人劉濤,轉戰星途事業部副總裁,分管品牌戰略,將通過“用戶共創”模式重構品牌生態,同時借助其國際化視野,加速星途在30萬元以上市場的布局;原小米汽車營銷高管文飛,空降奇瑞副總裁兼FR品牌總經理,同時掌舵捷豹路虎合資業務;智米科技CEO蘇峻兼任iCAR品牌總經理。
以上,雖然各大車企調整的方向側重不同,但其目的都不約而同,都指向了優化資源配置、降低運營成本,并最終提升市場份額和盈利能力等核心目標。
百姓評車
總而言之,近一段時間,多家車企的人事和組織調整,表明中國車市正處于一個激烈變革與深度整合的時期。各家都希望通過內部架構的優化和人才的重新配置,來提升運營效率、響應速度,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搶占先機,并支撐其電動化、智能化、全球化的戰略轉型。
這些反映出各家車企在面對市場紅海和技術革命時的主動求變。未來,我們將看到有更多的企業進行更大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