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沒有打過這么富裕的仗!”
在第五屆長安汽車科技生態大會上,董事長朱華榮的聲音鏗鏘有力。
確實,從今年的科技生態大會,再到慕尼黑車展,長安汽車帶著深藍、阿維塔等品牌以及天樞智能、金鐘罩電池等核心技術閃亮登場,向世界展現出“新央企”的底氣與雄心。
在這場聲勢浩大的展示中,"新安全"成為貫穿長安汽車系列動作的核心主線。

如今,整個行業陷入價格戰,產品越來越像,路子越走越窄。
伴隨著智能化競爭愈發火熱,長安汽車則回歸造車本質,選擇聚焦用戶的“新安全”。
正如朱華榮所說:“我們智能化只做三件事:安全、安全、還是安全!”
“糧草”俱齊,“鞍馬”皆備。
整裝待發的長安汽車不僅要打一場漂亮的"富裕仗",更要讓每一位用戶真正實現"常安"的出行體驗。
這場仗,長安已經做好了萬全準備。

(1)央企資源托底,“糧草”足才能“仗好打”
董事長朱華榮所說 “打富裕仗”,這 “富裕” 究竟是指什么?
功夫汽車認為,這是一個涵蓋研發、制造、資金、人才等資源的概念。
譬如,目前長安汽車手握2.4萬研發人員,布局44個研發中心和200余個實驗室,建成行業唯一的“智能汽車安全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
再如,近三年,長安汽車累計申請專利1.4萬余件(平均每天19件),其中智能化專利占比46%;牽頭、參與制定國家及行業標準111項,并主導制定了智能駕駛分級標準、以及中國車企首個ITU系列國際標準。
正是這些技術積累,所以我們能夠看到了“天樞智能”品牌的到來。

功夫汽車認為,“天樞智能”并非偶然的技術爆發,而是其41年造車史中安全基因的厚積薄發,也是“新央企”身份下資源整合與使命升級的必然結果。
伴隨著人才和技術“糧草”愈發豐富,長安汽車未來的技術成長愈發值得期待。
最后,則是制造資源的整合,成效尤為顯著。
長安汽車能夠協同研發強化高價值核心零部件布局,減少對外部供應商依賴,在芯片、電池等關鍵領域掌握更多主動權。
如今的汽車市場不再是造好車的單一競爭,而是圍繞電池、芯片、智能駕駛、車聯網等全產業鏈的綜合實力比拼。
長安汽車的內部協同通過戰略同頻與產業融合,為其在激烈市場競爭中構筑成本與技術壁壘。
未來十年,其在新汽車領域投入超2000億元,新增超1萬人規模的科技創新團隊,實現技術探索到產品變現。
顯然,從技術,到人才,再到供應鏈資源,這些“糧草”或許才是長安汽車喊出打“富裕仗”、更敢在“新安全”上死磕的底氣所在。

(2)全球化“鞍馬”騰,把“安心”賣到全世界
在今年慕尼黑展覽中心B2館,長安汽車尤為吸睛。
金鐘罩固態電池、新藍鯨HE1.5NA混動專用發動機等技術成果亮相、阿維塔全球首臺概念車XPECTRA首發、DEEPAL S05上市...
現場觀眾和國外媒體,無不贊嘆不已。

顯然,長安汽車的出海,也和其他車企不同。
不是把國內賣不動的車型“甩”到海外,而是帶著“新安全”技術和供應鏈,做“全球產品”,讓海外用戶也能感受到“長安式安心”。
目前,長安汽車推進全球“152”布局,立足中國,加速開拓海外5大區域市場。
供應鏈端,全球規劃20個海外工廠,目前已建成并投產9個。
首個海外新能源整車基地——位于泰國的長安羅勇工廠在5月投產。并已布局100余個國家市場,全球渠道網點已超14000個。

技術端,長安汽車目前構建起覆蓋中國、日本、意大利、英國、美國和德國的“六國十地”全球協同研發格局。
在“香格里拉”“北斗天樞”“海納百川”三大計劃牽引下,長安汽車持續取得技術突破,收獲技術成果,首次登陸慕尼黑車展即大放異彩,更代表“中國智造”深度融入全球市場。
這番布局,也彰顯了長安汽車一直以來"放眼全球,落地本土"的國際化視野,正應了"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的戰略智慧。

(3)從長安到“常安”:這場“富裕仗”,打的是長期主義
有人問,長安汽車執著于“新安全”,比起新勢力是不是更難“營銷”?
畢竟,在營銷和傳播端,安全的“甜點”遠比看得見摸得著的智能化要難展現得多。
同時,這更要看車企在安全方面的沉淀,以及在安全口碑上的表現。
但長安汽車,依然毅然決然的聚焦“新安全”,干這件“難而正確”的事情。
這背后,其實也放映出了長安汽車這家車企堅持長期主義的價值觀。
而朱華榮的回答其實也早就藏在話里,這里的 “富裕”,不只是錢或資源,更是對“長期價值”的底氣。

回頭看,長安的“向上之勢”,從來不是靠“炫技”或“低價”,而是靠“守本”—— 守住造車的本質,守住用戶的核心需求。
從科技生態大會到慕尼黑車展,從金鐘罩電池到天樞智能,從國內市場到全球布局,長安走的每一步,說的每一句話,都透著“讓用戶常安”的心思。
因而,這場“富裕仗”,長安打得有底氣,更打得有溫度。
畢竟對用戶來說,再快的加速、再大的屏幕,都不如“開得安心、坐得放心”來得實在。
(4)功夫拍案
從重慶到慕尼黑,從地面到天空,長安汽車“鞍馬”齊備,正在為每一個用戶的“常安”全力奔跑。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長安正在用實力證明:安全不是配置,而是一種責任;技術不是噱頭,而是一種承諾。
當行業還在卷參數、拼續航時,長安選擇了回歸本質——讓科技真正服務于用戶的安全與幸福。
這或許就是“新長安”向上躍升的最深底氣,也是中國汽車工業走向成熟的最佳證明。
長安之道,終致“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