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月后,也就是100天后,購買新能源汽車可能要貴5%了!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2年前就已官宣的既定政策。
“2026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間的新能源汽車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車電分離換電模式,按不含電池車身價格購置稅計稅價格”……這為換電車型及車電分離模式帶來了巨大機遇。然而,業內也有觀點認為,換電車型大多集中在重卡領域,而新能源物流車應用場景更豐富,需求更多元,科技降本才能讓用戶花最少的錢,用上最合適的車。在他們看來,換電模式并非最優解。
購置稅減半征收 多花多少錢?
2022年12月31日,國補完成了將新能源汽車“扶上馬,再送一程”的歷史使命,正式退出歷史舞臺。包含新能源物流車在內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進入了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過渡的全新發展階段。
同年,動力電池核心原材料碳酸鋰價格也由最高峰的60萬元/噸,斷崖式回落至20萬元/噸以內的合理區間。動力電池價格也應聲落地,加速“油電同價”時代的帶來。在(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政策的驅動下,新能源汽車企業急于爭搶市場蛋糕,也深陷了全面內卷的泥淖。

2025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首次突破50%,行業由“增量擴張”轉入“存量競爭”。新能源物流車作為道路運輸市場TCO最具經濟性、最符合“雙碳”戰略的優選運載車輛,滲透率還在25%上下,存量市場市場空間巨大。新能源物流車企能否在存量市場競爭中取勝,關鍵在于降低用戶初始擁車成本和全生命周期TCO成本。
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減半征收新規的實施,車輛購置成本將會提高5%。以最暢銷的中面車為例,假設價格8萬元,2026年1月1日加上減半征收購置稅的購車價格為:8萬元+8萬元*10%/2=8.4萬元。對于保費居高不下,運價持續走低的新能源物流車市場而言,平地漲價4000元對于貨運司機而言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因此,不少業內人士表示2025年12月31日前購入車輛,買到就是省到。
全生命周期TCO降本增效才是最優解
如何化解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帶來的購車成本壓力?可以明確的趨勢是隨著新能源汽車購置稅征收階梯性推進,只有全生命周期降本增效一條路是最值得挖潛的。

當然了,這并不影響市場看好科技降本。主要原因包括不限于:科技的跨越式發展,新能源汽車智能化、模塊化、平臺化零部件高度集成,可實現工藝降本增效;主機廠通過智能化、全自動產線可以大幅優化生產工藝和良品率,進而降低生產成本;智能化配置提高車輛主動安全性能,大大降低車輛碰撞,降低保險成本和維保成本。
然而,科技降本的真正實現的前提是車輛的應用實現了規模化。而降低車輛全生命周期TCO則勢在必行。
以壁虎汽車為例。該公司以先進數字底盤為核心,基于模塊化、數字化、生態化的戰略平臺技術,引領行業邁向更加高效、智能、可持續的未來。同時,通過領先的技術和生態生態化布局帶來的資源優勢,持續創造價值,進而實現車輛全生命周期降本增效。

一方面,為商用車量身打造的一系列智駕功能,大大提高車輛駕乘體驗和主動安全系數,可大幅降低車輛碰撞概率,進而降低保險及維保成本。另一方面,壁虎汽車的股東涵蓋了產業生態上下游頭部企業,可實現車輛全生命周期降本最大化。
需要指出的是,實現新能源商用車全生命周期降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車企一方就能實現的事。這需要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才能實現。在當下,主機廠是占有利地位的,誰搶占先機誰就有望獲得市場主導權。
結語
“2026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間的新能源汽車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最直接影響是新能源汽車購置成本上漲。在全面內卷的當下,降價是更緊迫的大勢所趨。對于價格更敏感的新能源物流車行業而言,降本增效是整個產業生態鏈共同需求。換電模式或許因為漲價相對更少短期內迎來利好,但從長遠看科技降本因為具備全生命周期降本巨大潛能被看作是更優解。對此,您是否認同?歡迎在評論區交流探討。